两会专栏(2020)

首页>两会专栏(2020)>代表委员

秦 和:关于做好疫情后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的建议

时间:2020年05月28日 来源:吉林外国语大学 浏览:1635

字体放大字体缩小

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,给正在经历转型升级阵痛的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创。自今年1月下旬以来,许多行业经济活动几乎处于停摆状态,可谓损失惨重。目前,虽已逐步复工复产,但由于疫情向许多国家蔓延,全球供应链出现断裂,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全面封锁,推进所谓的“去中国化”,令我国经济雪上加霜。为刺激经济增长,我国还将持续实施减税计划。在如此大形势下,全年财政收入将面临较大幅度减少,公共财政支出压力骤增。

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支出领域,压缩财政支出必然会影响到教育。但同时要看到,目前相当大比例的教育经费都用于教师工资、学校运转、学生资助、营养餐等领域,具有很大刚性。一旦大幅调减,不仅影响教育事业发展,还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。据了解,最近有关方面较大幅度调减了今年中央部属高校的预算安排,矛盾开始显现。

疫情后,需要适应新的财政形势,切实保障教育经费、用好教育经费。为此,提出几点建议:

1.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教育局经费。教育投入是战略性投资,是对未来的投资,需要保持适度超前。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过去的实践都反复证明,越是经济面临困难,越是财政支出压力大,越是要逆向增加教育投入。当前,尽管财政支出压力巨大,但仍应优先保障教育经费,尽可能降低教育经费压缩的比例。新发政府债券,建议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,主要是支持学校建设和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建设。特别是针对基本建设领域新发的债券,建议将学校基础设施作为支持重点。

2.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金捐资投资教育。增加教育经费,财政的空间有限,但社会资金的潜力无穷。财政越是困难,越是要挖掘社会力量的潜力。据调查,近年来我国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意愿非常强烈,既包括捐赠资金,也包括各种形态的产业资本。但据调查,受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,普遍存在观望情绪。当务之急,要进一步解放思想,进一步放开教育市场,避免过度监管,打消社会力量的顾虑,给予各方面合理稳定的预期,并在税收、土地等方面出台激励引导政策。同时,加强质量监督评价,建立建全教育市场的规则秩序,坚决打击违法违纪行为,用法律和市场手段遏制过度营利行为。特别是职业教育、教育培训等领域,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,进一步激发活力。

3.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发放、学校正常运转和学生顺利就读。教育领域的许多支出,直接关系民生,直接到家庭和学生,无论面临多大困难,都要确保。疫情后调减教育经费,要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,优先保障教师工资、公用经费、学生资助经费等刚性支出。教师工资,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,本来就不高,决不能拖欠。同时,要借此机会,对以往教育支出项目进行重新评估,更加突出必要性、精准性、实效性,该削减的就坚决减下去,避免浪费。

4.加强教育经费绩效管理。过去这些年,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量巨大、增幅很快,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持续多年保持在4%以上。很多人关心,教育经费增加了这么多,使用效果究竟怎么样?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,并推动了教育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?回答上述问题,必须加强教育经费绩效管理。以上,在财政宽松、教育经费相对充裕的情况下,对绩效的关注相对少一些。面临疫情后的大形势,建议将教育经费安排与使用管理挂起钩来,每一笔教育支出都要事先确定绩效考核目标;年终对照绩效目标,对每一项支出情况作出评价,并将此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。


(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、 常务副会长、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)



责任编辑:郭宝

分享:

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?

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,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.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.

Baidu
map